孔狄亚克作为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的信徒,在洛克于17世纪末出版了《论人类知性》后,孔狄亚克想从事跟洛克相同的职业去检验自己的能力,于是31岁的他在1746年出版了《人类认知起源论》,用他的首部著作开启了自己的学术之门。孔狄亚克是当时的法兰西科学院院士,这是非常高的荣誉,可以肯定的是从当时来看并不亚于卢梭,因为这本书的第一篇即“逻辑”篇,便是与卢梭同受波兰王室邀请所作。可惜孔狄亚克没得到相应的重视;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因为人们过于热衷于政治而非认识世界,尽管政治属于世界而非相反。
《孔狄亚克哲学三篇》一书向人们阐述了一个事实,即人们能够意识到的一切是通过感觉而得知的。孔狄亚克教我们在观察自身的同时又如何引导同步的思考,并且学习将诸多概念按照它们生成时所遵循的秩序而联系起来;同时又学会准确地表达诸多概念。他一再强调,人类的认知因人类自身的需要而得以发展和扩大,我们的感官没有欺骗我们,是没有根据的判断让人犯错……除了强调感觉以外,孔狄亚克十分看重方法。他认为方法是哲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哲学将给人以更多的智慧。原著中,他教人如何选择正确的方法,以便从已知领域走到与无知领域交界的地方;然后接着做的是深入未知领域,改变它,更多地将它扩大为已知领域。为了清晰地说明好这个问题,译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名词或者动词是“分析”。在孔狄亚克的眼里,分析是唯一的方法,它是人们进行探索最需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孔狄亚克的哲学体系在他的那个年代里成为学习课程,可见社会上对其学术的认可。 译著试图展示这个学术体系,让中国读者在不读原文的情况下见识原著者是如何专心引导他的学生从最简单的细节进入到复合概念、从部分进入到整体、从已知看到未知的这个过程。正如曾为他的著作写概述的泰雷(A.F.Théry)指出的:“他给出的对人身心有益的例子比任何一位哲学家都要多,他让人们毫不犹豫地遵循他给出的一度被视为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