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非文史哲专业的学生,阅读本书完全是“慕名”而来。什么是“乡土中国”,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这是生活在农村却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我几近陌生的领域。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期,费孝通先生为西南联大与云南大学的同学教授“乡村社会学”,在西方社会学与人类学的理论指导下,扎根于四川、云南等地的农村进行深入的社会调研,探索独属于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
尤为可贵的是,作为一本开创性的中国社会学著作,本书行文客观,语言朴素凝练,可读性极强,做到了人人可读,读有所得,得有所思。费孝通先生从俗语、民谣、民间故事、历史记载、地方志等素材入手,展现古代的“中国乡村”;通过社会调研,实地见闻、处世经验等事实破解偏见,进一步描刻乡村画卷。而本书不仅仅有乡村画卷,费孝通先生以专业理论为根基,吸纳了教学反馈与社会反响,深入这幅画卷摸索“乡土中国”的本质,厘清中国乡村社会的底层结构,并针对当时快速变迁的中国社会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站在更宏观的结构化视角上,我发现自己开始能够跳出自身得失与家庭矛盾,理性地看待家庭构成与所处村落的人文环境,不再过于情绪化地看待地域问题,而是透过人们的背景和表现,探寻行为动机与问题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