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体育app下载手机版官网-中国移动app最新版本 | 四川大学图书馆

荷戟独彷徨 ——明远读书会第十三期《鲁迅小说选》之《彷徨》专场举行

荷戟独彷徨 ——明远读书会第十三期《鲁迅小说选》之《彷徨》专场举行

撰稿
文献服务中心
发布
党政办公室
审核人
杜小军
发布时间
2022-05-30

墨云蔽空,天色黯淡,在阴雨的天气里,我们共读《彷徨》,探寻鲁迅先生笔下的哲思。2022年5月25日19点至21点,由四川大学图书馆和文学与新闻学院学术型社团中华文化读书会联合举办的明远读书会第十三期在江安图书馆明远文库顺利举行。

1979年,原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组选注并出版了《鲁迅小说选》,此书作为川大学人文献,收藏于明远文库。在以其为线索研读鲁迅小说的过程中,我们已从《呐喊》中收获颇丰,而本期读书会的阅读内容主要就是《鲁迅小说选》中选自《彷徨》的小说。

《彷徨》是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共收录1924至1925年所作的11篇小说,除《孤独者》和《伤逝》两篇未单独发表外,其他九篇结集前都曾在北京和上海的杂志及报纸副刊上发表。《彷徨》的写作时期,正值五四落潮,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出现分化,作者一面因“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而“感到寂寞”“荒凉”,“一面总结过去的经验,寻找新的战友,部署新的战斗”。《彷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问世的。

图片1.png

明远读书会第十三期活动现场

读书会伊始,主持人赵旭播放了中华文化读书会精心准备的赞颂鲁迅的歌曲MV视频。视频中的鲁迅,忧愤深广,吸引着同学们探索的目光。

本期主讲嘉宾仍然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20级硕士生李曼蓉,她给同学们带来了题为《自啮其心》的《彷徨》文集导读。

图片2.png

嘉宾主讲

李曼蓉以《彷徨》中谁像娜拉的提问展开了她的分享。在《祝福》中,她分析各人物形象,四叔以封建礼教区隔祥林嫂,柳妈以民间迷信区隔祥林嫂,而祥林嫂则代表着最底层人民在水深火热的生活中的一股韧性。而在《离婚》《肥皂》《高老夫子》中,她又抓住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认为此隔阂者,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也是鲁迅笔下的所谓的“知书达理”者同大众的鸿沟,它是权势者的保护外壳,是他们可以堂而皇之地将自己的失误推卸给他人的凭仗。更进一步,在《伤逝》《弟兄》中,李曼蓉又提出了“启蒙”个体关系的议题。她认为同为个体,启蒙者与被启蒙者是平等的关系,而个体间的边界何在便成了阅读《彷徨》过程中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孤独者》中进一步升华。小说诠释了鲁迅笔下的一对重要关系——看客与被看者,而魏连殳的表现就是后者对前者的反抗。而令人印象深刻的魏连殳的转变(对孩子的态度)则是一种自虐、自残、自我复仇的过程。最后李曼蓉对读了《复仇(其二)》和《孤独者》,提出启蒙者并非“神之子”而是“人之子”,而“人之子”的“复仇”蕴于被杀之中的观点。

之后的交流讨论,同学们竞相发言。有的以性别为视角去解读《伤逝》;有的剖析鲁迅小说明暗双线并行的特点;有的借日本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的观点提出正确看待女性主义的问题……在分享交流中,同学们一步步懂得了何为“彷徨”,对鲁迅思想的穿透力和特有的人类关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图片3.png

交流分享

日已落,夜渐深。两个多小时的读书会落下了帷幕,但“彷徨”之思却将持续萦绕在同学们心头,教人反省,催人自新。

图片4.png

合影留念


文:中华文化读书会张晨旸 文献服务中心康莉蓉

图:中华文化读书会张晨旸 文献服务中心康莉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