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大学图书馆
跳转到主要内容“春未尽,夏初临,微风缱绻,五月人间”,2022年5月13日,进入立夏时节,在“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明远湖畔,众多道教、文学、武术名家及爱好者齐聚图书馆,赶赴一场成都特有的武术文化邀约。
第二十期“青春之我•真人书屋”由四川大学图书馆赵靓主持,她介绍了图书馆作为多学科交流互动的文化平台,致力于校内多学科和校外多地方的对话交流。本次活动由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研究生工作部、图书馆、文学与新闻学院、体育学院、武术协会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特邀青城派武术传承人、四川省武术文化研究会会长刘绥滨先生作主题为“对话身体观:活力成都与智慧青城”的专题讲座,讲述中国古代武术四大门派之“青城武术”的前世今生,传播具有成都特色的体育精神和地方文化,对话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多元而共融的身体观念。
图书馆馆长兰利琼在致辞中肯定了“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的新阅读理念,对刘绥滨先生长期致力于发展弘扬中华武术,热衷于强健民众身体,为国家社会民众服务的事迹做出了高度赞赏。同时,兰馆对刘先生发出邀请:希望刘先生用其人身感悟,为书香川大增加色彩,为师生的身体愉悦增加色彩。
刘绥滨先生对此次活动也富含极大的热情,据其自述,其曾与川大文学系、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体育学院等多个学院结缘。讲座开始,刘先生从“活力成都与智慧青城”的主题出发,讲解了青城武术与成都大运会的渊源。同时,以金庸先生问道青城山事件,解读了青城道教和青城武术的正道含义,认为金庸先生对青城派的发扬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接着,刘先生向大家展示了青城武术的前世今生,在讲述青城武术的起源、经历、文化渊源、演变时,表示青城武术形式的多样性,离不开青城武术传承人丰富多彩的经历。青城武术作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仅次于少林武术、武当武术、峨眉武术的存在。刘先生呼吁大家重视中华传统武术文化,赋予青城武术更加鲜活的力量。
对谈环节,由宗教学、文学人类学、体育学、生命科学多学科教授参与对谈。来自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研究所的李裴教授以“成都”与“青城”两个关键词切入,评价成都是一个承载厚重且鲜活历史文化的城市,而青城太极讲究道法自然、形神兼备,刘绥滨先生则将二者结合,古为今用,实现了当代青城太极的新型身体实践。
徐新建教授以“两个世界”“三个传统”作为回应,指出本次身体观对话在大学刻板教育与青城身体实践之间的相互打通,指出知识习得的方式除了文字、口头,还有体认方式,他希望刘绥滨先生可以利用青城武术对话大学教育和体育精神。虽然现代体育倡导更高、更快、更强,然而东方太极却现实出了更慢、更久、更平衡的智慧。
体育学院韩海军教授则从结缘、健康、创新三方面,对刘绥滨先生和青城武术做出了评价,认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身心健康,刘先生的创新使得青城武术茁壮成长。从事太极教育的孙卫国副教授认为要走进健康的生活状态,“活力”不仅体现在动作上,也体现在心理上。太极是活力成都与智慧青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用一位癌症患者的案列表明:青城武术有助于伤病的恢复,调解心理状态。
四川大学图书馆馆长、生命科学教授兰利琼也从生命科学角度谈感受,认为现代科学是实验科学,作为科学家,应该通过现代的语言,阐释中国传统的、深邃的文化内涵,解密青城武术的文化基因。刘绥滨先生十分赞同这一说法,他也认为青城武术的发展需要与时代融合,顺应时代的发展,学会变通。
对谈环节之外,刘绥滨先生在师生的热情邀请下,以言传身教方式现场展示了青城太极。展示前,刘绥滨先生讲解了太极和其他武术的一些异同,指出太极文化博大精深,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是平时锻炼佳品。他以几套简单动作,让现场师生体验肩周、肩颈、气息的痛感与康健。他邀请五位同学上台感受太极功法带来的身体律动,运气之声响彻全场,让观众体会到了太极之气的独特魅力。
刘绥滨先生在立夏时节为图书馆带来的武术文化之旅,给川大师生带来了心灵上的甘露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活动的最后,兰利琼馆长代表四川大学对外联络办公室、生命科学学院和四川大学图书馆为刘先生赠送了精美的礼物以示感谢,在对成都和青城武术蓬勃发展的祝福与期待中,第二十期“青春之我•真人书屋”讲座圆满结束。
供稿:研究发展中心赵靓、张又雄